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融德里:“解锁”广州千年古村风华

来源:广州建筑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8月09日 00:50:1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“我们在跟村民沟通的时候,原来的思路是挖掉原来的湖心岛,留出一个完整的湖面进行龙舟训练。”万科融德里设计师封昊阳说。但湖心岛上种有大量的榕树,是村民们聚在一起喝茶

“我们在跟村民沟通的时候,原来的思路是挖掉原来的湖心岛,留出一个完整的湖面进行龙舟训练。”万科融德里设计师封昊阳说。但湖心岛上种有大量的榕树,是村民们聚在一起喝茶、聊天的地方。经反复讨论,最终还是保留了这片绿洲,并建造了敞开式的粤剧大戏台,让市民享有更多绿色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。

当下城市发展愈发注重保护“根与魂”,融德里既要修旧如旧,又要破茧重生。面对所有古村落必须回答的命题,它的答案有独到之处。

与其他旧村不同,沙步有许多浓郁的岭南文化特征。姓氏众多的历史古村,留下了众多的宗族祠堂;氛围浓厚的粤剧文化,聚集一众戏曲爱好者;通江达海的地理特性,绵延了龙舟文化传统。沙步将嫁娶文化、粤剧文化及龙舟文化结合起来,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。

专题

谈到沙步的粤剧传统,标志性的人物是已故的粤剧名作家秦中英。他是沙步人,一生创作的200多部剧本,被众多粤剧名演员演绎。融德里搭建起的粤剧大戏台将继续上演好戏连连,为传播弘扬戏曲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展示窗口。

融德里的诞生,常常被冠以广州“第二个永庆坊”之名。这是继荔湾“永庆坊”、文冲“幸福里”之后,万科在广州城市更新项目打造的又一历史文化保护活化利用案例。

相承

千年历史留下悠久余韵,凝结成沙步人的乡愁,形成了融德里的文化基底。融德里含7处黄埔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(含祠堂、民居、家塾等)以及12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,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。

与由近现代建筑构成的恩宁路历史街区永庆坊片区不同,融德里源于一条千年古村,留存大量的祠堂、私塾、民居等古建筑,承载着厚重的宗族文化记忆,是黄埔区“十古”文化遗存的重要代表。

公园化的概念贯穿于融德里设计始终,凸显出了沙步古村活化利用的特别之处。公园代表了开放、包容、多元的文化氛围,未来,新老广州人可以在这里融合交流,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。

每一栋古建筑,都凝结了修缮团队大量的心血。据悉,融德里总体上运用了多种古建修复工艺及作法,如灰塑、木雕、石雕、瓦作、砌青砖、铺阶砖、小木作、壁画、砖雕、墙体纠偏等。一步步修复旧貌,也一步步向历史深处叩问求真。

提炼三种岭南文化 凝结精神内核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址:

文、图/何瑞琪

融德里巧妙应用水元素,结合广州“六脉皆通海,青山半入城”的历史特色,让池塘河流的水通达江海,在水声阵阵中荡起海上丝绸之路的涟漪。

随着修缮工程进入尾声,黄埔沙步村古建筑群露出真容,并以“融德里”之名“活”了起来。它同样出自万科团队之手,两个项目在城市一东一西,各有千秋,代表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不同探索。

一栋栋复原的古建筑串珠成链,勾勒出融德里的全貌。它不仅仅是古建筑保留栖息之地,更融入现代社会成为游玩的好去处。

主导永庆坊的改造后,再来规划融德里的蓝图,广州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敏锋有了更深的感悟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,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,顺势而为。

粤剧大戏台

运用传统工艺恢复往日荣光

焕新

修旧

修缮这批古建筑的难度较大,因为历经多次维修,极大部分没有留存历史资料,要仔细分析哪些构筑物和构件是哪个时期添加的,再在施工过程中动态设计,才能尽可能达到按恢复原貌修缮设计的要求。

鹿沙区公祠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。当人们第一次对其进行航拍时,发现祠堂正脊“排排坐”满了各色“吉祥物”,几乎把所有美好的寓意全部囊下。原来是过去某次修缮过程中增加了过多的元素,后来征得村民同意后重新修复,终于恢复清代祠堂原本的建造风格。

修缮设计要遵循“修旧如故”的原则。它其实有两重含义,一是补足缺失的历史构件,这是做加法;二是去掉不符原有形制的东西,这是做减法。在融德里的修缮过程中,加减法并存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触摸广州千年历史文脉,沙步村代表海丝文化。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的扶胥古运河便流经此处。自北宋乾德元年(公元963年)建村伊始,先民在此生生不息,此地后来还成为历代番禺县禺东鹿步司衙(署)所在地,一直以来子孙绵延、兴旺发达。

文章来源:《广州建筑》 网址: http://www.guangzhoujianzhu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9/398.html



上一篇:湖南兆丰混凝土状告广州天力建筑工程,案由系
下一篇:广州一店铺电单车违规充电引发火灾,店主被拘

广州建筑投稿 | 广州建筑编辑部| 广州建筑版面费 | 广州建筑论文发表 | 广州建筑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广州建筑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