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广州建筑版面费是多少[05/09]
- · 《广州建筑》投稿方式[05/09]
- · 《广州建筑》期刊栏目设[05/09]
融德里:“解锁”广州千年古村风华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两个项目的地理位置、建筑性质和文化内核都不一样,所以活化方向也不一样。”同时参与过上述修缮工程的欧阳仑说。永庆坊本质上围绕“城”的概念
“两个项目的地理位置、建筑性质和文化内核都不一样,所以活化方向也不一样。”同时参与过上述修缮工程的欧阳仑说。永庆坊本质上围绕“城”的概念,其位于老城区,被定义为历史文化街区,下足了“绣花”功夫进行“微改造”;而融德里位于古村落,里面的建筑处处浓缩了农耕文化与宗族文化,既要保留“村”的韵味留住乡愁,又要与正在建设的“城”相融相洽。
每一座城市地标都通过独特的文化IP,承载起深厚的历史记忆,唤醒人们对城市文脉的切身感知。就像粤剧之于广州永庆坊,商业老字号之于北京大栅栏,水巷之于苏州古城,融德里通过提炼三种岭南文化特征,凝结成精神内核。
【来源:广州日报】
融德里代表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古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全新探索。在新与旧的交织中,古建筑成为服务于时代的公共文化空间,为市民提供了新鲜的生活体验。来到这里,可观、可玩、可游、可品,真正让历史文化融入千家万户,融入新广州人的生活。
历经百年风雨,沙步古建筑依旧充满魅力。旧时举行民俗节日、婚丧嫁娶、村内议事的古祠堂群,成为一个完整的嫁娶文化空间,可全流程呈现迎亲、拜堂、拍婚纱照、领证、摆喜宴过程。融德里的长街还将打造成“最美嫁娶街”,在这里举行广府传统婚宴大秀,摆上可容纳12-13人的大型桌位,可以整整摆放290桌,还原婚宴流水席的盛况。
继历史街区活化经典项目永庆坊后,广州又一新的文化地标诞生。
对于古村落活化利用之后的商业业态选择,也是顺势而为。永庆坊注入新时代的城市生活形态方式备受称道,而融德里留出了建设仿古建筑群的空间,拟引进一批餐饮、民俗文化等体验型业态,为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。
走进融德里,如走进鸟语花香的大公园。为了留住原生的树木群,融德里设计之初保留了全部树木,甚至为此保留了一整个湖心岛。
顺势而为发掘融德里资源禀赋
作为千年丝路文化的承载者之一,沙步还是广州龙舟文化的代表者之一。“我们喜欢扒龙船,融德里让我看到了龙舟文化传承后继有人,我很欣慰。”世代居住在沙步村的老村民梁水生(化名)说,作为老鼓手,他参与了40多年的扒龙舟。每每看到融德里专门修建的两所龙船坞,他就无比开心。
古建筑承载历史间的厚度,在回答保护活化利用命题时,融德里全力留住“根与魂”,既要改善人居环境,也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,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深度融为一体。
保留所有的树木和湖心岛,就是顺势而为。永庆坊当年受限于老城区高密度的建筑特性,没有多余空间栽种更多大树,只好在沿街装上了喷雾装置,以应对岭南炎热的天气。但融德里本来就有得天独厚的树木资源,保留原有的、种下新增的,让这里成为植物种类多达三四百种的大公园,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资源。
公园化设计让古建筑可触可感
“将来融德里的商业形态,沙步村民有很大的自主权,这是古村落活化利用的内生动力。当下要做的事,就是把这个地方的环境打造好,让人们一进来就有很舒服的感受。”喻敏锋说。
独到
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欧阳仑说,最妙的是两边的古建筑群隔着水塘对望,形成了环抱之势,让游人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中。但它又巧妙淡化了水塘的概念,营造拱桥和楼阁,丰富水系景致,如湖泊般灵动清丽。
然而,融德里又不仅仅是永庆坊的2.0版那么简单。
鹊桥
文章来源:《广州建筑》 网址: http://www.guangzhoujianzhu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9/398.html